科技创新引领家禽产业提质增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 家禽生产专题成功举办
更新时间:2018/12/28 13:53:36
“中禽传媒”讯(记者:刘向萍、李新、范梅华、张晶鑫):2018年11月21-24日,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北京博亚和讯农牧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在广西南宁隆重举行。这是近10年来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学术年会第二次以家禽为主题的年度盛会。在家禽产业快速发展的几十年中,科技创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畜牧兽医2016年学术年会同期第25届世界家禽大会的召开,有效促进了我国家禽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时隔2年,我国家禽科研生产工作者在应对环境保护、资源约束、疾病风险等挑战并保证家禽高效安全生产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次会议以“家禽·生产·健康”为主题,邀请28位院士、体系首席科学家、知名专家及企业家作精彩的报告;从征集的论文中挑选了近70位科技工作者,在家禽生产、禽病防治分会场上作专题研讨交流;还安排了120个内容丰富的壁报交流。此次会议收到家禽业界和学界广泛关注,会议注册参会人数1043人。
大会设“家禽生产”和“禽病防治”两个分会场,“家禽生产”会场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承办,邀请了8位业界专家就家禽育种、营养、产品品质、繁殖和资源等领域作专题报告,分会共录用274篇论文,从中挑选出36位科技工作者作口头报告,58位科技工作者壁报交流。11月22日下午、23日上午和下午分别由扬州大学陈国宏教授、河南农业大学康相涛教授和东北农业大学李辉教授主持,共进行了8个大会报告和36个口头报告,科学的对话、技术的交流,反映了当前家禽生产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有效促进了家禽生产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会议现场
一、大会报告主题突出、创新成果丰硕
1、品种培育和产业化技术创新
家禽学分会的大会报告仍以“家禽育种”为主旋律,相关报告数量占据半数以上,种业问题是产业的是产业的源头,相关研究得到了家禽科技工作者的高度关注。目前我国利用丰富的遗传资源,围绕技术创新和品种创新,以把安全优质的禽肉、禽蛋送到老百姓的餐桌为目标,开启了我国自主家禽育种的新时代。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侯水生研究员介绍了过去 10 年在肉鸭新品种培育、饲养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进步,围绕育种技术创新、品种创新、饲养标准和饲养方式开展了鸭新品种培育和产业化技术创新工作,研究成果已在肉鸭产业得到广泛推广。
侯水生研究员作报告
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邹剑敏研究员详细介绍了我国家禽遗传资源概况,我国拥有180多个地方品种资源以及丰富的国外引进品种及创新素材,这是我国育种材料的巨大优势。利用地方家禽品种资源优异性状进行创新利用,目前,通过国家审定的家禽新品种(配套系)共计 75个,我国建设和完善了国家级家禽遗传资源活体基因库 4 个、DNA 库 1个和各级保种场 176 个,其中国家级保种场 46 个,保存了大量优异品种,抢救了一批濒危和濒临灭绝品种。
邹剑敏研究员作报告
山东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曹顶国研究员作题为:“817肉鸡的发展历程和趋势”的报告,利用优秀专用肉鸡做父本,利用生产性能先进的商品蛋鸡做母本制种,创造了独特的817肉鸡。817肉鸡的育成,使德州扒鸡的生产实现了标准化。另外,伴随着城市市场禁止活鸡销售力度的加大,817肉鸡在冰鲜鸡市场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在我国肉鸡生产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已成为必然趋势。
曹顶国研究员作报告
鹅的繁殖效率低、繁殖季节性等问题,导致种鹅供种能力不足以及鹅业生产的季节性波动,严重制约了鹅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鉴于此,四川农业大学王继文教授团队在对鹅的繁殖特性、繁殖调控机理进行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成功建立了种鹅全年均衡高效繁育技术,显著促进了国内鹅主产区鹅业生产技术水平及养殖效益的提升。
王继文教授作报告
华南农业大学张细权教授介绍了黄羽肉鸡肤色的遗传与应用,随着城市市场禁止活鸡销售力度的加大,黄羽肉鸡肤色是影响销售外观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报告指出:BCDO2 基因的 342位点和黄色肤色完全连锁,可以作为与黄色肤色完全连锁的分子标记用于对肤色表型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张细权教授作报告
2、家禽生产提质增效绿色发展技术
纵观家禽生产发展历程和现状,我国家禽生产正经历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的快速转型过程之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对家禽生产提出了迫切的挑战和技术需求。为此,国家提出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落实农业农村部《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体系引导规划(2018-2030 年)》为家禽产业技术发展提出了方向。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张宏福研究员作了“肉鸡绿色提质增效大有潜力”的报告,从分析我国肉鸡养殖业发展的历程与趋势,提出以“动物健康、生产高效、产品优质安全、环境友好”为核心的肉鸡绿色生产发展战略技术方向,择重阐述“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理念。报告结合相关基础前沿项目成果,介绍“加强环境生理研究与应用,支撑肉鸡生产绿色发展提质增效”的理论基础、方法原理和新技术。
张宏福研究员作报告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齐广海研究员研究了鸡蛋品质的营养调控技术。禽蛋产业的稳步发展对于满足消费者对动物性蛋白的需求、保障食物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生产“安全、优质禽蛋”为目标的营养调控技术,即通过调配蛋鸡营养素和营养调节剂的摄入,寻求及改善产品品质的营养调控策略,系业内学者和广大从业者的共同期望,也是禽蛋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和增长点。鸡蛋品质的营养调控包括外在和内在品质的调控。报告同时指出:借助生物技术及生物信息学工具,研究鸡蛋品质形成的生理途径,明确功能性成分的构效、量校关系及代谢沉积规律,科学评价其功能,进一步提高营养健康鸡蛋的科技含量,将是今后蛋鸡饲料营养调控的重点方向。
齐广海研究员作报告
3、信息技术推动家禽科技创新
不久的将来,AI技术将给人类现有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家禽生产亦是如此。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也为家禽产业的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刘爱巧推广研究员就“构建智慧蛋鸡物联互通模式,提高家禽产业智能化水平”、“集成应用‘育繁推’大数据,开启精准育种新时代”、“联合开发 DNA 检测芯片,实现国产蛋鸡育种专用基因芯片零的突破”三个方面介绍了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所做的前沿性工作。
刘爱巧推广研究员作报告
二、会议交流内容丰厚、互动热烈
此次大会围绕“家禽·生产·健康”主题,分享了家禽生产应用前沿的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大会报告8个,分组报告36个,60篇壁报交流。家禽生产专题有5篇获得优秀论文奖,5篇获得优秀壁报奖。274篇论文参会交流中有近三分之一的论文与家禽营养相关,近三分之一集中于家禽生产,信息技术在参会交流中也有三篇论文体现。36个分组报告中有一半是与家禽营养有关内容,其余为家禽育种和生产报告。内容涉及领域广泛。
家禽营养方面的内容主要集中于营养需要量、饲料添加剂对蛋鸡、肉鸡、水禽的影响以及饲料检测等内容。家禽生产会场吸引众多营养学者投稿交流,预示着学科间的交流在新时代的科学研究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了解产业其他学科的科研进展有利于开拓研究思路,形成学科间的合作。家禽生产方面的内容主要涉及饲养密度、养殖模式、鸡蛋品质、杂交效果等。家禽育种主要包括候选基因、选育进展、性状的全基因关联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参会交流中共有6篇涉及到鸡蛋暗斑的研究内容,包括“母鸡饲喂维生素和鸡蛋储存方式降低鸡蛋暗斑的研究”、“鸡回肠唾液乳杆菌影响鸡蛋暗斑形成的机理”、“基于蛋壳超微结构探究蛋壳暗斑的形成机理”、“基于蛋白质组学iTRAQ技术的鸡蛋暗斑研究”、“鸡蛋暗斑的转录组初步研究”、“蛋鸡资源群体鸡蛋暗斑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单位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等。我国鸡蛋基本为鲜蛋消费,消费者非常注重蛋壳质量、颜色等外观性状,研究在了解影响暗斑形成因素的基础上利用营养和现代育种方法对蛋壳品质进行改善。
此次会议内容丰富,参与面广,交流充分,互动热烈。参会代表们纷纷就相关产业难点、社会关注热点、家禽产品质量安全等提问交流,报告专家分别结合自身专长一一作精彩的解答,现场响起一阵阵满意的掌声,互动气氛十分热烈。
会议现场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基于主办单位、承办单位的精心组织,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世界家禽学会的共同关注,中国牧工商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大力支持,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等的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成功地搭建了家禽产学研交流的平台,将对家禽生产研究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