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简体中文 English
您的位置:首页 > 会议动态 > 正文

中国家禽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圆满闭幕

更新时间:2018/12/28 13:55:14
“中禽传媒”讯(记者:范梅华、张晶鑫、李新、刘向萍):金秋迎盛会,创新谋新篇。2018年11月21-24日,备受瞩目的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在广西南宁沃顿国际大酒店成功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广西大学、北京博亚和讯农牧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家禽学分会共同承办,开幕式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杨汉春教授主持,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黄路生院士代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致辞,从事家禽产业链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广大畜牧兽医科技工作者1050人参加了盛会。中国畜牧兽医禽病学分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也同期举行。
本次大会以“家禽·生产·健康”为主题,探讨了如何在资源约束和环保压力下,推进家禽业科技创新并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禽肉和禽蛋产品,实现家禽业高质量发展。
大会现场
一  大会印象:饕餮盛宴,精彩纷呈
本次大会共进行2天半时间,以大会报告、分组报告和壁报等形式全方位地探讨了家禽育种、营养、疾病、环境等各方面的研究进展,充分反映了当前家禽生产和疾病防控的研究水平和发展方向。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黄路生院士在开幕式上致辞
本次大会在11月22日上午和11月24日上午设立了大会报告,分别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四川农业大学朱庆教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杨汉春教授以及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理事长、东北农业大学李辉教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刘金华教授主持,所有参会代表一起参加,院士、体系首席科学家、知名专家作了5场精彩的报告,并且在11月24日上午大会特邀报告完成之后,集中安排了两个多小时的禽病防控、家禽生产实践答疑交流。参会代表就当前家禽科研与生产中的新问题、新困扰与行业专家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互动交流,现场气氛活跃,通过智慧碰撞拓展了研究思路,共同提高了研究能力。
禽病防控、家禽生产实践答疑交流
在11月22日下午至11月23日期间,大会分设禽病防治专题和家禽生产专题两个分组报告,91名行业专家、优秀科技工作者作了专题研讨交流,其中禽病防治专题由中国畜牧兽医学分禽病学分会承办,共有47个报告;家禽生产专题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承办,共有44个报告。
在11月22日下午和11月23日上午、下午,大会分三批安排了壁报交流,共计116篇。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秘书长马闯主持闭幕式
本次年会开展了学术年会征文活动,在专家、学者、广大畜牧兽医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参与下,共征集论文571篇,经整理和初审,会议共录用论文 546 篇,其中禽病防治272 篇、家禽生产 274 篇,论文质量水平均有新的提高。大会期间,组织专家评审了优秀论文,并在闭幕式上颁发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奖——优秀论文奖及优秀壁报奖,共有10篇论文获得了优秀论文奖,10篇壁报获得了优秀壁报奖,以勉励优秀科技工作者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研究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会一如既往地按照一定程序挑选了166名在读硕(博)士研究生资助参会,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创新创业搭建了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
二  大会内容:关注健康,提质增效
纵观本次大会5场特邀报告、91场分会场报告和116篇壁报,聚焦“家禽·生产·健康”主题,全面体现了当前家禽科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分享了家禽科学的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探讨了当前禽病防控、家禽生产领域的科研与生产实践的热点问题。
1  特邀报告重点关注
(1)新城疫、禽流感和水禽主要疫病的防控
新城疫、禽流感等疾病防控一直是困扰家禽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我国家禽行业专家持续创新,跟进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刘秀梵教授在报告《我国新城疫病毒的进化和基因 VII 型疫苗的研发及应用》中强调,研究发现近 20 年来我国免疫鸡群中非典型性 ND 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常用疫苗毒株与鸡群的优势流行株之间基因型不匹配,且存在显著的抗原性差异, 因此免疫鸡群发生强毒感染时仍可大量复制和排出病毒,造成流行。刘教授团队应用反向遗传技术创制出免疫原性强、毒价高、毒力低、与当前优势流行株匹配性好的基因VII 型 ND 疫苗种毒 A-NDV-VII,这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个 ND 疫苗种毒。创制的基因 VII 型 ND 新疫苗现已进行了规模化生产,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刘秀梵教授作报告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张大丙教授介绍了当前水禽主要疫病流行现状与趋势。①雏鹅痛风是近两三年来最引人关注的水禽新发疫病。国内几个课题组开展了病原学研究,提出该病可能与一种新的鹅星状病毒有关。但防控该病的手段还较为缺乏,该病对养鹅业的危害仍会持续一段时间。②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亦是近两三年来的新发疫病。例如由鹅细小病毒的变异株引起的北京鸭和樱桃谷鸭的短喙与侏儒综合征备受关注。值得庆幸的是,变异株与经典毒株的抗原性无明显变异,用已有的免疫产品进行预防,可有效控制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的发生和流行。③水禽呼肠孤病毒病的流行趋于复杂化。表现为两种基因型呼肠孤病毒在水禽养殖业流行。在实验室条件下,多数分离株可导致北京鸭和樱桃谷鸭出现脾脏坏死病变,但不会导致鸭只发病和死亡。因此,控制继发感染对于鸭脾坏死病的控制是有益的。④鸭病毒性肝炎和新发坦布苏病毒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⑤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大肠杆菌病和沙门氏菌病是危害水禽养殖业的主要细菌病。改善环境卫生对水禽细菌病的控制至关重要。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张大丙教授作报告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刘金华教授在报告《禽流感灭活疫苗对鸡群的免疫防控分析》中指出,目前影响我国养禽业的禽流感病毒主要H5、H7和H9三个亚型。我国对H5和H7亚型禽流感采取了强制免疫措施,实践证明该措施对降低禽流感病毒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H9N2禽流感一直在养禽业广泛流行,特别是对肉鸡危害较大;虽然该病毒感染人后造成的临床症状较轻,但由于该病毒已成为许多新型病毒如H7N9、H5N6、H10N8等的基因供体,因而H9N2病毒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威胁。然而实验证明,H9N2灭活疫苗并没有有效阻止H9N2亚型禽流感的流行。在防控 H9N2亚型禽流感方面,不仅要充分认识到预防管理的重要性,严格执行养殖场生物安全措施,同时,也要改变以往认为灭活疫苗可以产生良好免疫保护的理念。研发能够激发细胞免疫或者粘膜免疫疫苗,是当前禽流感疫苗防控亟需解决的课题。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刘金华教授作报告
(2)家禽产业发展与品质调控
放眼全球,未来人口的膨胀、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对优质食物的巨大需求,家禽产业发展前景光明。面对未来 90~100 亿的世界人口总量,必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才能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满足人类对优质动物性食品的需求。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世界家禽学会主席、中国农业大学杨宁教授作了《国际产业发展背景下的家禽科学研究》报告。他指出,土地、饲料粮资源仍然是最主要的约束条件。家禽产业的发展面临肉蛋生产效率、疾病控制、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动物福利等多方面的挑战。
 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杨宁教授作报告
在我国居民食品消费已由数量时代转入质量时代的背景下,人们对肉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文杰研究员作了《肌内脂肪对鸡肉品质的影响及其沉积的调控机制》报告。他指出,沉积在肌肉内的脂肪(IMF)是影响肉品质量和风味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在控制腹脂积累的前提下适当提高 IMF,是改善鸡肉品质的关键和难点所在。因此,研究肉鸡脂肪定向沉积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鸡IMF沉积的研究,主要是针对IMF的候选基因和通路筛选为主,其定向沉积调控深层次的分子机制有待研究,应用基因组育种技术提高IMF及其肉品质的应用有待进一步推进。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文杰研究员作报告
2  家禽生产分会场重点关注
家禽生产分会场
(1)品种培育和产业化技术创新
家禽学分会的大会报告以家禽育种为主旋律。种业是产业的源头,相关研究得到了家禽科技工作者的高度关注。目前我国利用丰富的遗传资源,围绕技术创新和品种创新,以把安全优质的禽肉、禽蛋送到老百姓的餐桌为目标,开启了我国自主家禽育种的新时代。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侯水生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张细权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邹剑敏研究员、四川农业大学王继文教授、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曹顶国研究员5位专家就品种培育和产业化技术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2)家禽生产提质增效绿色发展技术
纵观家禽生产发展历程和现状,我国家禽生产正经历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的快速转型,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对家禽生产提出了迫切的挑战和技术需求。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张宏福研究员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齐广海研究员分别就肉鸡提质增效和鸡蛋品质的调控进行了介绍。
(3)信息技术推动家禽产业科技创新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家禽产业的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北京华都峪口有限责任公司刘爱巧推广研究员就“构建智慧蛋鸡物联互通模式,提高家禽产业智能化水平”、“集成应用‘育繁推’大数据,开启精准育种新时代”、“联合开发DNA检测芯片,实现国产蛋鸡育种专用基因芯片零的突破”三个方面介绍了信息技术对家禽产业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
3  禽病防治分会场重点关注
禽病防治分会场
(1)家禽主要疫病流行现状与防控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家禽养殖规模逐渐扩大,但禽类主要疫病的流行对家禽养殖业的发展以及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的威胁与日俱增,相关研究得到了家禽科技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分析疫病流行原因,研究家禽疫病防控技术及实施要点,集成现有的防控产品及技术,以全面提高我国家禽疫病防控能力与水平为目标,确保家禽业的健康发展。15个大会报告中有7篇关注了家禽主要疫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技术,主要包括:扬州大学兽医学院秦爱建教授的“马立克氏病现在与未来”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王笑梅研究员的“禽免疫抑制病流行与变异”等。
(2)家禽规模化生产中的禽病防治示范
我国禽病防控任重而道远,目前防控技术已经不能满足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和人们对产品质量以及公共卫生的要求。高效、安全、绿色的防控产品与生产模式的开发和应用是疫病防控科技发展的核心内容与重要手段,控制与消灭疫病是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发展的最终目标。四川大学王红宁教授和山东农业大学赵鹏博士分别作了“规模化种鸡场、商品蛋鸡场沙门氏菌净化研究与示范”和“种鸡场禽白血病净化的回顾与展望”的报告。
(3)家禽疾病分子致病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化
传统疫病新表现、抗原自然变异、耐药性病原和新发疫病病原不断出现、多种疫病同时并发,使得疫病病情越来越复杂。应用先进的技术检测病毒变异情况、生物学标志的分布情况,结合流行病学现场研究方法,从分子或基因水平阐明疫病致病过程与机制,提高了我国家禽疫病防控能力与水平。大会报告中有6篇从分子生物学上来揭示发病机制的内容,报告涉及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演化变异、禽C型偏肺炎病毒感染、致病与防制、禽流感致病机制研究进展、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衣壳蛋白在病毒感染复制中的作用机制、新城疫病毒引起的线粒体应激反应以及家禽免疫抑制病对获得性免疫的影响。
三  学术平台:培养人才,传承提高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于1936年7月在南京成立,至今已走过82年的光辉历程,是由畜牧兽医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学术性、科普性、非营利性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畜牧兽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我国畜牧兽医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在农口学会中有较大影响。
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目前学会拥有38个学科分会、个人会员近6万名(其中高级会员1500名)、团体会员400多个,并与全国32个省级畜牧兽医学会建立了密切的业务联系和指导关系,成为跨行业、跨部门、知识密集、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全国科技社团。
每年一届的中国畜牧兽医学术年会在中国科协、农业部及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关注、支持和广大畜牧兽医科技工作者、青年学者的热心参与下,已成功举办多届,不但成为我国畜牧兽医学术界规格高、影响大的学术交流活动,更是广大畜牧兽医科技工作者展示最新科研技术与成果,交流、互动、启迪共进的重要舞台,对推动我国畜牧兽医科技创新、学科繁荣、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次大会的成功召开,再次展现了我国家禽业的学术水平与科技进步,搭建了交流提高的良好平台。
与此同时,坚持传承与发扬的理念,从2004年始,学会每年均邀请全国各有关院校、研究院所的多名在校研究生免费参加年会的各项活动,不遗余力培养新人,受到青年学者的欢迎及导师的好评。本次学术年会亦坚持这一做法,在投稿的研究生中按照一定程序挑选166名免费参加会议。
本次年会不仅是我国畜牧兽医领域每年一度的重要会议,也是当前家禽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阶段的关键会议。2天半的会议报告、研讨、交流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成功达到了交流成果、沟通感情、促进我国畜牧兽医领域学术进步和行业发展的预期目的。老中青三代学者齐聚一堂,气氛融洽而热烈,感情在学术传承中交流,学术在真情沟通中弘扬。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名誉理事长阎汉平研究员为优秀论文奖获得者颁奖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理事长刘金华教授、家禽学分会理事长李辉教授为优秀壁报奖获得者颁奖
四  结语:中国家禽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我国是世界家禽大国,家禽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家禽科学研究人才不断涌现,取得了大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家禽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家禽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当前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产业面临的环保压力越来越大,而消费者对畜产品的需求已跨越满足数量需求的阶段,进入消费导向新阶段。消费者更加关注安全、健康、营养和美味,新时代迫切需要将家禽生产导向由增量向提质转变。
长期以来,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一直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工作方针,以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发展为办会宗旨。本次年会上的各类报告,在各种学术前沿问题、理论建设、产业现实问题的解决等方面,都提供了富有建设性的系统观点和研究成果,大大拓展了与会者的学术视野。
本次年会成果充分表明,我国家禽领域的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特别是在原创特征的理论构建和方法学创新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同时,在研究成果的质量、对行业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本次大会的成功召开,必将推动家禽业科技创新,助推家禽产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对中国家禽业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创我国家禽领域的学术繁荣与科技昌盛!
壁报展示
会场一角
距离会议开幕还有
会议日期

2018年11月22-24日

征文投稿截止日期

2018年9月30日

网上注册截止日期

2018年11月20日

现场报到日期

2018年11月21日